中医药人才网——汇聚中医人才资源,复兴中医中药事业!

新冠疫情中,再悟中西医之别

 二维码 74

新冠疫情中,再悟中西医之别

原创 金华佗中医 2020-02-24 17:31:00

山川异域·风月同天:国画VS油画里的中西思维差异


——2020年2月,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,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: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”。而这一句偈语[jì yǔ]据考证写于在1300年前,崇敬佛法的日本长屋王造了千件袈裟,布施给唐朝众僧。袈裟上绣着: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,寄诸佛子,共结来缘。”


虽然未曾居住在同一片山川之中,但当我们抬头时,欣赏的,却是同一轮明月。

而在同一轮明月下,东西方的画家临摹出不一样的风景:

新冠疫情中,再悟中西医之别


而这两幅画的知名度也就像中西医在现代的知名度一般,很多人能说出右边是梵高的《星月夜》(The Starry Night),而左侧明代画家陈宪章的《玉兔争清图》或许不为人知,正如许多患者求医时会先去西医院一样,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段子:

你去看中医,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说,“你还是去看看西医吧。”那说明你是真的有病了。你去看西医,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说,“你还是去看看中医吧。”那说明你的病真没救了。

而医疗界也有这样的比喻:如果把看病比作观察一棵大树,西医重视树木本身变化,比如树木的高度、树干的直径、树叶的稀疏与否,甚至会给树木拍个X线看看里面有没有蛀洞,而中医看的是大树的周遭环境,滋养树根的泥土是否湿润,日照是否充足,很注重事物的联系与动态平衡——中西医各有所长,否定任何一方都不合理

而国画与油画的差别,更能将这一区别描述得直观而通俗:

左侧的画作,倘若不直接点明,或许很多读者会以为这上面是一轮太阳,但从周遭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出,梅花,作为“冰清玉洁”的象征之一,其味苦、微甘、微酸,性凉,故而从周遭环境中反推,这一轮的圆形更可能是月亮,而梵高的《星月夜》里,即使画家用夸张的手法,使得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、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,其右上角的月牙也能让读者直观地看出月亮,月亮的光晕也清晰可见,而国画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子呢?


新冠疫情中,再悟中西医之别

这幅夸父逐日图中太阳的边缘出现了一圈火,这是现实生活中无法见到的,而画家的用意或许是用“火”的意象来表达“太阳”的炎热,所以,即使中医没有“证实”经络,我们也总能找到穴位,“太阳”外的“火”就像“穴位”串联路径上的“经络”一般,是中国传统思维的表达方式之一。

新冠疫情中,再悟中西医之别

这里我们不禁想到,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卷轴,也更说明了中西方思维的不同,在国画里,展开的过程也是欣赏的过程,油画则直观,无需费力理解,而这种差异,恰恰导致了自幼接受现代西方思维训练的我们,对中医产生了许多的误解。


新冠疫情中,再悟中西医之别


WHO总干事谭德塞称,第一支疫苗可能在18个月后才能投入使用,而随着中医国家队的出征,“肺炎一号方”逐步被推广使用,并治愈了相当一部分患者,却遭到了一部分人的怀疑:

西医:你不科学!【思维的差异,正如上文国画和油画的区别】

中医:我在喝汤!

西医:你配方不严格!【中医处方讲究一人一方,并不完全适合RCT的研究方法】

中医:我在喝汤!

西医:你的毒理没研究透!【中医更早提出了“毒”的概念并指导临床,并以配伍协同减毒】

中医:我在喝汤!

西医:你未做临床三期!【中医直接做人体试验,西医需要小白鼠先点头才能上临床】

中医:我在喝汤!

西医:你过不了美国医药认证!【不仅如此,还将8所中医药大学除名】

中医:我要出院了,你慢慢研究!

西医A:我去…这不科学!【依然是思维的差异】

西医B:这是自限性疾病!【即使只能缩短病程,对于减少病人的花费和整体的医疗支出也是有益的,尤其是与感冒“多喝水”这一西医常见的告诫一般


比如下面的这一则谣言:毫无科学依据,却要打着“美国的医生弟弟”这个幌子:

新冠疫情中,再悟中西医之别

误用与误解:不是因为打洞而用穿山甲,而是用了穿山甲才联想到打洞

2月7日凌晨,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发布通告,称该校的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,从穿山甲里分离到一株与新型冠状病毒(2019-nCoV)序列相似度在 99% 的病毒,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。这时候又有许多营销号冒出来指责中医,说正是因为穿山甲入药才会濒临灭绝——实际上,穿山甲作为中药已经沿用千年,却未见灭绝,或许是人们把其当做“野味”才加速了穿山甲的灭绝。


《本草求真》记载:山甲专入肝、肺、胃。咸寒善窜,其性穴山而居,寓水而食。惟其善窜,所以通经达络无处不到,且能入肝与胃,而治惊啼悲伤,大肠蚁瘘。弘景曰:山甲能陆能水,日中出岸,张开鳞甲如死状,诱蚁入甲,即闭而入水,开甲蚁皆浮出,因接而食之。汪昂曰:有妇人项下忽肿一块,渐延至颈,偶刺破,出水一碗,疮久不合,此蚁漏也。缘饭中误食蚁得之。外治疮疡痈肿,下乳发痘之需。


这一段成为了攻击穿山甲药效中医学依据的对象——会打洞就会通经络,甚至通乳,那中医认为穿山甲能通乳真的是因为穿山甲会打洞嘛?


新冠疫情中,再悟中西医之别

事实上,其实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

古人观察到穿山甲打洞的现象,类比推理得到其“通”的作用,然后捕捉穿山甲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进行尝试,最终得出了穿山甲通乳等等的疗效,这个时候,再用“打洞”的说法来普及穿山甲药效的朴素依据,毕竟,能打洞的动物很多,古人不可能只观察到穿山甲这一种,不然,为什么不是老鼠呢?这货和他儿子也都能打洞啊?穿山甲通乳更多是临床实践的结果,“打洞”只是方便记忆和理解的一种手段,而媒体断章取义,造成了误解。


《永州记》对穿山甲更有夸张的记载:此物不可于堤岸杀之,恐血入土,则堤岸渗漏,观此性之走窜可知——白话文的意思就是:如果在大堤上杀害穿山甲,穿山甲的血液渗入土壤,那么大堤就会崩塌,但是就像上文夸父逐日图上太阳边上的火苗一样,我们知道,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,想要描述穿山甲药性的强烈。


穿山甲作为通乳的中药,仅以甲片入药,且需要正规医师处方获得,以穿山甲肉质入药或者食疗的说法是为不法分子售卖穿山甲作为“野味”提供借口,拒绝食用穿山甲,毕竟,吃蝙蝠的人已经遭到了报应。

蝙蝠粪与麝香猫

新冠疫情中,再悟中西医之别

东西方文化中对于动物的看法有巨大的差异,这也是文化与思维的塑造所致,最常见的就是东西方文化中的龙,西方的龙多代表灾厄,东方的龙则是祥和与丰收的寓意。

同样,此次疫情中备受关注的“蝙蝠”在中国文化中是美好的象征,记得先前去浙江旅游时见过民宅家具中有蝙蝠的精致雕刻,故宫博物院里也有诸多以蝙蝠为主要元素的精美文物,那么,满身病毒的蝙蝠怎么会寓意美好呢?

新冠疫情中,再悟中西医之别

因为蝙蝠的“蝠”是过年某宝集的五“福”的谐音字:《书·洪范》曰:“五福:一曰寿,二曰富,三曰康宁,四曰攸好德,五曰考终命。”“五蝠”谐音五福。“寿”字是敬老祝福,表达孝悌的象征符号。桃也是高寿的象征。


绘五只蝙蝠向心环绕一“寿”字或寿桃,寓意“五福捧寿”。而蝙蝠有毒是古人早已知晓的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编幅性能泻人,观治金疮方,皆致下利,其毒可知,所以说目前的新冠疫情中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,或许也可以说是“古籍可考”的,而蝙蝠的粪便则是一味中药——夜明砂,但是不治感冒,《本草经疏》记载:夜明砂,今人主明目,治目盲障翳。其味辛寒,乃入足厥阴经药,《本经》所主诸证,总属是经所发,取其辛能散内外结滞,寒能除血热气壅故也。然主疗虽多,性有专属,明目之外,余皆可略


而现代人所知的可以使用的“粪便”或许是另一种物品——猫屎咖啡:


新冠疫情中,再悟中西医之别

而这一制品的制作方式或许更让人反胃:所谓的猫屎咖啡,是由麝香猫吃完咖啡果之后,并将这些咖啡果排泄出来。据说,通过麝香猫排泄出来的咖啡豆带有一股特有的香味。


而谋求暴利的商家将麝香猫关进一间屋子里,每天强迫猫主子们吃大量的咖啡豆,在麝香猫吃完咖啡豆之后,无良商家会想尽一切办法强迫麝香猫将这些咖啡豆排泄出来,之后再高价出售。而捡拾“夜明砂”的中医“铲屎官”仅是在自然条件下获取药物,相比之下真是“小巫见大巫”。

疫情仍在继续,中医药人的努力也在继续,中西医互为补充,共同应对病毒威胁的作战,从SARS至今也以不是第一次,此处我们以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作为结尾:“渡尽劫波兄弟在,相逢一笑泯恩仇”。


参考信息:

http://www.sohu.com/a/117464866_387874

http://www.ccdi.gov.cn/toutiao/202002/t20200205_210881.html

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9%BA%9D%E9%A6%99%E7%8C%AB%E5%92%96%E5%95%A1/2754383?fromtitle=%E7%8C%AB%E5%B1%8E%E5%92%96%E5%95%A1&fromid=318654&fr=aladdin